怀宁县石牌镇素有“戏曲之乡”之称,这里不仅是黄梅戏与徽剧的发源地,还是京剧的发祥地,历史上有“梨园佳子弟,无石不成班”之说。原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著名戏剧家曹禺先生1982年到这里考察时,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作为一个普通的戏剧工作者,我这次来是‘朝圣’的。”
今年10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深入石牌镇实地考察基层群众文化建设,调研地方戏曲发展等情况,他说“传承弘扬戏曲艺术,不能把根丢了,曹禺先生来朝圣,我们今天来寻根。”
发展民间班社 继承传统文化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多元文化一直在强烈地冲击着广大群众的欣赏趣味和艺术水平,可是对石牌镇人而言,始终改变不了对黄梅戏的“情有独钟”,“出门三五里,处处黄梅声”,就是当地老百姓对这一艺术形式的真情告白和普遍认可。
黄梅戏是我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民间班社是黄梅戏最早期的专业演唱团体,如今也是黄梅戏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力量。石牌镇民间黄梅戏班社在该县及周围几个县都小有名气。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该镇民间文艺表演组织20多家,他们以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表演形式常年活跃在全国各地,每年演出达4000多场次,观众人数超过1000万人。2005年12月,国家文化部等部委在京隆重召开“鼓励发展民营文化表演团体座谈会”,石牌镇新声黄梅戏剧团作为安徽省民间班社的唯一代表,光荣地出席了会议,座谈会上作经验交流发言,受到国家文化部嘉奖。
刘奇葆寄语石牌镇黄梅戏民间剧团:剧团要多下基层。戏曲必须走向民间、回到民间,回到发展的源头。剧团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把创作扎根在民间,把舞台搭建在民间,真正演起来、忙起来、活起来、富起来。
打造戏曲圣地 繁荣发展文化
为充分展示“千年古镇”在戏曲文化史上的地位,石牌镇谋划戏曲之乡文化产业基地项目建设,进行高起点策划,深度挖掘戏曲文化内涵。
围绕“徽黄故里、戏曲圣地”这一主题,石牌镇还将依托戏曲文化区项目的实施,对外打造中华戏曲圣地,弘扬中国戏曲文化,吸纳商业投资,创建国内戏曲文化第一品牌;对内重塑徽黄故里名片,提升全国重点镇品味,拉动经济发展。该项目列入省“861”重点项目库,是安庆市重点文化产业项目。该项目以皖河故道(庆洲河)两岸为中心,规划面积4500亩。通过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形成“一轴五区”的功能布局。一轴为贯穿南北的一条主文化景观轴线(庆洲河),五区分别位于庆洲河两岸,主要为石牌老街休闲旅游区、庆洲河戏曲文化特色街区、徽黄故里戏曲文化博览园、运动休闲区和植物观赏及生态果蔬采摘体验区。同时,设置国家黄梅戏大剧院、徽剧大街、黄梅戏大道两条景观主轴,建设戏曲圣地石牌坊、曹禺朝圣雕塑、戏曲之根雕塑、大众戏台、程长庚及杨月楼故居等诸多景点。
公共文化建设 丰富群众生活
广场上,黄梅飘香,舞步飞扬;农家书屋里,求知若渴的身影比比皆是……在石牌镇,闲暇时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一方文化天地。
该镇投资建立了图书分馆、公共电子阅览室等群众性文化设施,常年实行免费开放。全镇18个村、4个社区全部建立了农家书屋,免费对外开放,农村体育设施建设工程实现了18个村全覆盖。在保障性住房小区内建设了7000平方米的群众性文化健身活动广场,镇综合文化站针对不同时期、不同季节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开展各项文化活动,并适时组织开展科技、生活、法制教育培训,今年1-9月份,共开展各类文化体育活动9次,组织教育培训活动4场。今年全镇用于文化活动阵地建设投入100多万元。在此基础上,该镇还成立了广场舞协会、中老年健身队等民间文化组织。全镇人民群众精神文明素质得以不断提升。
怀宁县石牌镇新声黄梅戏剧团在万明村演出传统剧目《错拜花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