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草根戏班和5、6个练唱团体分散在树荫下,数百名观众围坐在一起,听得如痴如醉。台上演员腔调悠扬、服装鲜亮、身段灵巧,台下观众鼓掌喝彩不断。
“我每天下午坐公交车过来,黄梅戏好听啊,大家围坐在一起品黄梅,生活丰富了不少。”70岁的许松柏几乎每天从余桥新村奔赴科技广场观看黄梅戏。
“有了黄梅戏的陪伴,退休后的生活才不孤单,黄梅戏提升了我们的幸福指数啊!”刚退休的江竹乐得合不拢嘴。
一年到头,不论是严寒还是酷暑,这里总有几个草根戏班和一大批热心戏迷驻扎,唱黄梅、学黄梅、品黄梅。
除了广场,社区里的黄梅戏也正唱的酣。在大观区菱湖社区的老年活动中心,社区黄梅戏俱乐部领队汪薇薇带着十余个戏迷正在排练经典曲目《女驸马》,围观的居民看得津津有味。据社区主任袁方介绍,今年以来菱湖社区已开展了至少3场大型专场演出,小型黄梅戏演出几乎天天有,只要居民有兴趣就能去活动中心欣赏。
在宜城的大街小巷、街道社区,悠扬的黄梅戏处处唱响,天天唱响,唱出了宜城人民的幸福心声,唱响了安庆黄梅戏之乡的名声。
近年来,我市积极开展黄梅戏“唱起来、走下去、走出去”活动,全面推动黄梅戏发展繁荣,这在全市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处处唱黄梅”的热潮。从“师带徒”,充分发挥老一辈艺术家和现有名家名角的“传帮带”作用,聘请黄新德、韩再芬等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收徒授艺、辅导育人,实现“人人唱”;从“大带小”,在传唱传统36部大戏、72本小戏的同时,着力创大戏扬正气,排小戏接地气,唱好戏聚人气,实现“连连唱”;从“内带外”,坚持室内剧场和室外戏台建设并重,着力加强黄梅戏文化舞台建设,满足剧团多方面演出要求和群众多层次文化需求,实现“处处唱”。
目前全市已建成专业大剧场11个、小剧场2个,总座位数达到1.5万余个。市区已建设完成47个文化舞台,并全部免费开放,引导市民有序走上舞台,展示黄梅戏风采。
在文化舞台建设以前,市黄梅戏戏迷协会每年外出演出不超过10场,今年1至8月份该协会已经演了超过30场。“文化舞台为剧团演出提供了一个平台,提升了演出档次,也为普通百姓走上舞台自娱自乐提供场地,这对广泛宣传黄梅戏和扩大其影响力意义重大。”该协会副会长罗致平告诉记者。
以“节带周”,实现“天天唱”。我市以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和安庆“十一”黄梅戏展演周为契机,组织开展全国黄梅戏青年演员电视大赛、全国戏迷群英会、全国黄梅戏民间班社大赛、“黄梅飘香”文化之旅、黄梅戏广场文艺天天演等活动,大戏小戏、经典新创、专业业余等同台展演。带动群众自发唱戏、通过录放机随声听戏、手机彩铃下载黄梅戏,城乡天天飘扬黄梅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