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种顾虑 让银发一族对高科技敬而远之
每到月初,记者经常看到城区各个银行网点的柜台等候区都坐满了排队等号的人,这些人中大部分是中老年人,而自助存取款机前很少有人在排队,而且上前使用的多是年轻人。
在大多数老人眼里,这些原本为了方便市民的机器,却成了玩不转的高科技。不少老人宁愿选择花费二十多分钟甚至更长的时间静静等待。
11月7日下午3点左右,记者在龙山路附近的一家银行内看到,虽然此时三台自动柜员机都无人使用,但拿着排号单、坐在等候区等了十多分钟的三位老人都不愿意上前去试试。
采访中,家住北正街附近的何老告诉记者,他今年68岁了,每个月都要去一两趟银行,但他一直都坚持在柜台上办理存取款的业务。他认为自助存取款机虽然很方便,可是心里却有许多顾虑:年纪大了,反应也慢,自助存取款机操作有时间限制,万一操作超时机器把卡吞了怎么办?自助存取款机界面数字小看不清,不小心密码被人看到又怎么办?尽管孩子和工作人员教了好多次,也没学会用这个机器,还是通过柜台办理比较放心。
种种顾虑,让银发一族对这些机器敬而远之,宁愿花时间排队,也不愿意去尝试自助机器。不少银行的大厅引导人员向记者透露,现在交水、电、气费都可以通过自助终端进行,尽管有工作人员引导,还是有许多老年客户不愿选择这种方式,而是习惯到柜台办理。一些老年客户在新开户时,甚至会坚持选择存折而不是银行卡,或是由子女代办。
在调查中记者还发现,除了公共服务场所的自助机器受到老人冷落,手机打车、网上购物,这些在年轻人看来“小菜一碟”的事情,却在老年人眼里成了“老大难”问题。
多种因素 成为老人享受现代化生活的“拦路虎”
家住棋盘山附近的刘梅老人告诉记者,她今年71岁,从白泽老家搬来照顾孙子两年了,面对家里的电器,她经常犯晕:比如电视机遥控器按钮实在太多,按错一个经常找半天,有时干脆找不到台。常“碰壁”的刘梅后来索性一个人在家时就呆在卧室里看一台老式电视机,只等孩子回家才看数字电视,生怕弄坏这些高科技玩意儿。
走访中记者了解到,让老年人犯难的不仅是电视,还有全自动洗衣机、电脑、微波炉等。很多老年人说,自己虽然很想学,但是因为上了年纪,记性差,脑子不好使,子女上班都挺忙的,也不能总是一遍一遍地教。为了避免碰壁,很多老人恋旧,依然用着十几年前的老电器,儿女买的高科技产品只能闲置在家成了摆设。
不仅如此记者还发现,很多老人自嘲自己是网盲,习惯过着没网的生活。
不少老人认为,老年人之所以成为技术盲主要原因是这些产品设计之初的目标群体是年轻一代,在设计上并未充分考虑老人的需求;而且自己水平有限,学起来就费劲,产生了不愿碰不敢碰的心理。
记者在市场走访发现,的确不容易找到专门为老人设计的科技产品。就拿手机来说,在一些品牌手机店,商家摆出了“老人机”,不过记者试用后发现这些手机大多是之前淘汰的傻瓜机,还是细小的手机键盘,只是将键盘数字和声音增大。而目前市场上占据主流的还是功能无所不包、操作复杂的智能手机。记者发现在一些电器卖场,针对老年消费群体的高科技专属产品也是寥寥无几。
多点人文关怀
让银发一族
共享现代化生活
有市民表示,让老年人克服“恐高症”,为人子女也要多想办法。
“为人子女有义务进行反哺,帮助老人融入现代科技生活。”在开发区一家银行工作的“80后”夏敏说,几年前家里买了电脑,父母对视频网络聊天很感兴趣,却不知道怎么打开电脑并操作,每次都要求助,这就需要子女多些耐心,现在父母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看电影聊天可麻利了。
走访中记者了解到,为鼓励老人接触新事物,我市金融机构不定期开展老年人ATM机操作技能比赛,进一步增进老年人对现代金融的了解。
那么现实生活中,如何让银发一族更好融入现代科技生活?安庆师范学院人文社会学院的李老师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老人“恐高”,多数是他们不愿学,因为他们还是习惯于过去的生活方式,现代生活方式并不能代替所有,原来的传统生活方式并不需要一味地去否定。所谓活到老学到老,社会在进步。一方面,老年人积极主动去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这对包括中青年人在内的所有公民提出了更高的学习要求。但是出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老年人接受新事物能力有限。所以这时候科技的更新换代还需要以人为本,兼顾到这部分人群的需求,而且今后这部分人的需求不容小觑。
李老师还认为,技术的普及有一个过程,社会应当对老人多一些包容和理解,即使现代化是未来大趋势,但服务平台也要适当保留一些传统的模式为老人提供人性化的服务。当然,走在科技前沿,被时代眷顾的年轻一代,也不妨放缓脚步,反哺老一代,与他们一起拥抱互联网时代,这也是一种尽孝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