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装修网

400-680-0011

装饰公司

  • 装饰公司
  • 家居建材
  • 设计师
  • 工长工人
  • 效果图
  • 搜文章
  • 搜产品
  • 搜视频
如何挑选装修公司,大数据来帮你!

安庆人,你真的了解大观亭吗?

来自:安庆晚报日期:2017-08-25 21:31:16
不久前,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为配合大观亭旧址及大观亭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修缮,对大观亭遗址部分区域进行了考古发掘,自上而下,由晚及早,逐步清理出部分建筑遗迹及遗物。

大观亭遗址(资料图片)

原标题:大观亭遗址观察与思考

大观亭遗址位于安庆城西墩头坡旁高台之上,原大观亭小学内,如今荒芜一片,只有斑驳的石阶和百年的古木,还依稀让人感受到它昔日的辉煌。历史上的大观亭作为“皖省第一名胜”,地处长江之滨,登高则可远眺万里长江,驻足则可凭吊忠烈,甫一建立就备受瞩目,经过历代修葺、增扩逐渐成为皖江地区重要的文化景观。民国以降,战事频繁,大观亭终因荒废而成遗址。

大观亭遗址概况

不久前,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为配合大观亭旧址及大观亭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修缮,对大观亭遗址部分区域进行了考古发掘,自上而下,由晚及早,逐步清理出部分建筑遗迹及遗物。根据地层线分布来看,整个遗址区域地势呈现西高东低的趋势,其中也有前代建筑构件再利用的现象,部分建筑基址与老照片上建筑物位置基本吻合。

其实,历史上的大观亭并非只是一座“亭子”,而是由余阙墓园、余阙祠、大观亭、望华楼、望江亭、纪念亭等多座祭祀性建筑共同组成。(参考:李丙荣《大观亭志》手描图)从形成到衰落,大致可分为四期:

形成期:从元至正十八年(1358)余阙自刎殉国,起义军领袖陈友谅以礼殓葬余阙于安庆城西门外开始,到明廷多次加祀、修缮墓园,再到明嘉靖四年(1525)安庆知府陆珂修建“大观亭”作为揽胜之所而闻名。

发展期:经历明清鼎革之变,大观亭荒废多年。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安徽巡抚徐国相重建大观亭,此后一百余年,大观亭名声鹊起,成为皖省名胜,直至咸丰三年(1853)大观亭毁于太平军的炮火为止。

复兴期:1861年,曾国藩率湘军收复安庆,同治五年(1866)彭玉麟与吴坤修修复大观亭,1908年,冯煦增建望华楼,民国后,平头山建皖江九烈士墓,可视为大观亭的复兴期。

衰落期:抗日战争爆发后,大观亭因长期无人管理,加上大部分建筑年久失修,建筑材料被任意挪用,大观亭文化景观逐渐废弃。

可以说,大观亭从形成到衰落时间跨度长达六百年,是历朝历代的活动、使用、废弃、再使用等一系列复杂过程形成的产物。按考古学中对遗址的定义:“从历史、审美、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自然与人联合工程以及考古地址等地方。”则大观亭遗址与该定义十分吻合,而大观亭兴衰过程,又正好与安庆城市发展史密切相连。

大观亭遗址时空结构

从时间上来看,清初以来,安庆作为安徽省省会,城市发展领先于全国,又因晚清曾国藩等中兴名臣大力推行洋务运动,在安庆率先进行近代化,大观亭得以在此期间进行大规模复建。在清朝政府主持下,修缮余阙墓园,也陆续新建了一批重要建筑。民国建立后,大观亭作为忠烈之魂所在地,又成为纪念徐锡麟等辛亥烈士的场所。

从空间上来看,大观亭位于安庆城西,地处长江之滨,依碧波荡漾、风景宜人的鸭儿塘,因此成为安庆城标志性建筑,被誉为“皖省第一名胜”。历史上的大观亭,由众多纪念性和祭祀性建筑组成。以民国时期为例:山顶有大观亭和望华楼两座主体建筑,北侧呈中轴线分布有赤帝祠、度生庵(又名“痘神庵”)、平头山皖江九烈士墓,南面为余阙墓园及其祭祠。

大观亭遗址则由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共同组成。这里所说的“物质”,即遗址的本身。而“精神”,我们可以视为一种特殊的“文化事象”。大观亭遗址,所承载的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忠孝观”和爱国主义精神,它是固有的一种对国家的情感,将自己的生命与国家联系在一起,具有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崇高的思想品德,历朝历代无不推崇备至,它是历史遗留给我们重要的精神财富。

大观亭遗址文化因素

大观亭自身也是不断演变的,在其发展过程中也会受到其他文化因素的影响。如余阙所代表的“忠孝观”来源于儒家思想,先有“孝”后有“忠”。“孝”表现为晚辈对长辈和祖先的尊敬和服从,起到维护国家秩序和君主专制的政治作用。再从家庭上升到对君主、国家层面“忠”的观念,孔子认为在家行孝道,为官、事君才会忠。这样的“三纲五常”理论备受历朝历代所推崇。

在大观亭遗址除了儒家文化因子,还有书法文化精神在其中。清代大书法家邓石如曾屈身于大观亭后山上的天花禅院(痘神庵)中,勤勉研习书法,终成一代碑学大家,房屋虽已残破不全,但依然是书法爱好者心中的朝圣地。上世纪90年代,日本书道会访问安庆时,还专程来到这里拜谒。邓石如的书法风格古朴、雄浑苍茫,特别是将篆隶发挥到极致,备受世人所推崇,并将碑学推向书坛的巅峰,它与时俗馆阁体格格不入,表现出勇于探索的精神。

在元明清三代,余阙不断受到追封、加封谥号等表彰,同时官方与民间祭祀不断,引来无数文人骚客题诗作词,逐渐成为安庆文人理想的“雅集之所”。士大夫阶层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借以凭吊忠烈,感悟历史,关注社会,针砭时弊,鞭挞丑恶,弘扬人间正气。

大观亭遗址还具有戏曲文化因子。一代黄梅戏艺术大师严凤英曾客居于大观亭山下观音街的一处民房中,遗址区域内部分建筑曾是她演出的舞台,见证了黄梅戏艺术的历史发展。

在建筑文化上,大观亭遗址中轴线上曾建有“上达楼”,咸丰年间毁于太平军炮火之下。1908年,安徽巡抚冯煦在其基址重建起一座新楼,名曰“望华楼”。由于这一时期传统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望华楼在建筑风格上则成了一座典型的西洋券廊式砖木结构建筑,而大观亭则保留了传统的重檐歇山顶的宫殿式。在其发展过程中,传统文化中儒释道思想贯穿始终,兼收并蓄,是否还受到其他的文化因素影响,需要我们进一步从实物和文献中进行发掘与研究。

对大观亭遗址保护的思考

考古学家科林·伦福儒曾说:“我们反思过去是为什么?可以这样说,今天有一种不断增强的觉悟,即我们需要感受和明白过去,文化遗产便是我们的根,如果没有根,我们就会迷失方向。只有坚持保护与合理利用,我们将会更多了解自己的过去,把握好未来发展的方向,不必怀疑,文化遗产一定是助益良多的!”

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历朝历代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表现出如此之大的关注和热情。这是现阶段经济、社会和文化全面发展的必然结果。如何保护好遗址,而又不直接破坏到遗址本身呢?国内就有成功的先例,可资借鉴。如南京图书馆,因为在建造新馆的过程中发现了六朝建康宫城遗址,最初对于是“保护”还是“建设”,陷入了两难。后由考古学家提出对遗址进行原址保护,在图书馆新馆地面搭建亚克力板将遗址与外部隔离,在一楼大厅进行透明化展示。今天,这里已成为南京市最为重要的文化景观,是工程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兼顾的典范。此后,故宫午门城楼、汉阳陵博物馆的遗址保护也相继使用类似方法,在不改变遗址原有状态的情况下进行合理利用与保护。那么,大观亭遗址保护是否也可以借鉴这种方法呢?

文化遗产本身就是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综合体,但反映在现实中,它直接的价值更多地表现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建议将大观亭遗址设立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市民提高文化素养、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第二课堂,它定会在弘扬民族优秀传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文物保护宣传等方面发挥特殊作用。

大观亭遗址作为特定人群在安庆的创造物,它是历史的记忆、文化认同的载体、精神世界的寄托,从兴起到衰落见证了安庆城市的发展,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发展过程的完整体现。它可以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对象,也可以成为国家历史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建设的重要依托,推动旅游业、服务业的发展,还可以成为文学艺术创作灵感及多样性创作的资源,是人民追求精神的家园,心灵的港湾。

(作者:陈 璟 皖江文化研究会理事)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装一网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
如何挑选装修公司,大数据来帮你!

免费设计在线报价

结合当地市场,大数据实时分析计算

手机版

小程序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