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偷流量”事件近日频频被曝光。
广东顺德手机充电3小时,耗流量23GB;武汉一女子,一夜间用掉流量53.3GB”……最近大家都被“疯跑的流量”吓坏了,不少网友称,自己的手机流量消耗快得惊人:原本1个G足够用一个月,而现在却挺不过15天。是手机的问题?是软件的问题?还是运营商的问题?
中国电信技术人员与手机厂商工程师调查后确认,异常流量是由手机内某款应用软件重复下载大流量文件产生。
一张庞大的不为人知的手机软件利益链背后究竟如何运作?谁在背后进行操作?权利和责任到底如何界定?近日,《中国经营报》记者对此展开深入调查。
一键ROOT“授权”被指罪魁祸首?
“流量不清零”政策实施以来,在近期饱受诟病。有不少用户表示,自从“流量不清零”政策实行之后,流量消耗就比以前快了。虽然有不少用户直指运营商,但是根据《中国经营报》记者调查了解,应用中的APP才是罪魁祸首。
一位不愿具名的从事APP编程的程序员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流量跑得过快,主要是由于SP(服务提供者)的恶意越权。
公开资料显示:SP是Service Provider(服务提供者)的缩写,是指电信增值服务提供商,即通过运营商提供的增值接口为用户提供服务,然后由运营商在用户的手机费和宽带费中扣除相关服务费,最后运营商和SP再按照比例分成。而本文中的SP,则指代的是APP制作商。
“基本确定,流量跑得过快是受到SP制作的APP的影响,这样的APP一般安卓手机的比较多。”上述程序员表示,一般是针对安卓系统做网络定时器,检测是否开了网络,然后手机便开始跑流量。
“现在手机的分辨率越来越高,而且又是4G网络。除了较大的企业做的APP以外,本来很多APP在流量控制上都不是很好。”其表示,由于安卓是jawa语言,属于开源的程序语言,因此很多权限都有所放开。不少安卓的APP可以做控制器,控制手机中本无全控制的权限。“比如凌晨两三点,APP可以自动检测,打开网络后上传东西”。其表示,除了安卓手机以外,越狱后的苹果手机其实和安卓没什么区别。
而除了自动打开网络以外,APP还可以通过开源的权限做很多事情,比如自己写短信,发送短信或者彩信。而这些权限,其实都是“用户”给予的。
“用户安装安卓软件的时候都会有权限提示,很多人全选允许就开始下载,这样APP就拿到了手机最高的权限。”而所谓一键ROOT之后,虽然用户在手机上的使用随意性增强了,但是同样对于恶意的SP商们,“用户的权限控制就跟没有了一样,对方可以通过APP获取手机上的通讯录,拨打电话,甚至可以控制网络,掌握位置信息”。上述不愿具名人士说。
如果说前几年的偷流量,是为了与运营商在分成上能多获利的话,那么近期的恶意偷流量的主要目的,则是获取用户更多的信息,或直接牟利,或者了解用户喜好推送个性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