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一张南宁三中小卖部经营权竞拍现场图在网上流传,引人注目的是173万元/年的成交价格。 “扣除假期和周末,每天要将近4万元的营业额才能保本”——看热闹之余,网友还为经营者算了一笔账。
一个小小的小卖部,光年租金就高达173万元,确实匪夷所思。但是,仔细看报道就会发现,这个所谓的小卖部,其实有172平方米,称得上中型超市了。而且这家“小卖部”开在南宁三中,它在当地乃至整个广西都赫赫有名。有南宁网友透露,在南宁三中就读的学生非富即贵。想来,这里的学生也是有相当的消费能力的。而且,该校实行封闭教学,小卖部系独家经营,“(有些日用品)利润有四五成”,小卖部经营者当然有得赚。
其实,围观者热议并非担心竞拍成功者赔本,而是出于这么两点原因:一是担心学生挨宰。正如有网友称,学校“抢劫”小卖部,小卖部“抢劫”学生。如果不是垄断经营,如果学生有选择权,断不会有挨宰之虞。
二是担心学校过于商业化。学校当然离不了小卖部,但学校毕竟不是企业,不能向钱看,若校园也成了生意场,校风就可能不纯净。
对于上述担忧,南宁三中是什么情况,我们不下断言。只想提醒,围观者别被173万元的年租金晃晕了,而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环境。如果竞拍公开公正,倒也无妨,但不容回避的是,在一些学校,学生确实成了唐僧肉,无论食堂还是小卖部,所供商品价高质次,学生议价能力弱,只能吃哑巴亏。这才更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