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熙十二年《怀宁县志》,将黄干所建之府城判断为今安庆‘宜城’,并否认了明代旧志记载,以至后面的县志、府志及通志摘抄。这是很片面的,也不科学!”近日,皖江文化学者查健在接受采访时说,自己通过对“黄干建城”这段历史的研究确定:“黄干所建的安庆府城,并不是在今天的安庆城所在地,而是在今潜山县城附近的舒州故城。”
查健说,南宋嘉定十年(1217年)黄干调知安庆府事,因为“舒虽近江,而蕲、黄又在舒之南”,“本府去大江水路三百里,客舟所不至”,“桐柏之山经信阳、光州至此而始平夷也,然全无城郭之足恃”,所以“黄干上奏朝廷在舒州故城(今潜山县城附近)亲自督修郡城”,以备战守,保障安庆境内不受金兵侵扰。
如果历史果真如此,为什么清代地方志会记载黄干所建之府城为今安庆“宜城”呢?
“很多人之所以相信清代地方史志记载,认定嘉定十年黄干建府城于今安庆‘宜城’,是因为《宋安庆修城题名碑》这一可移动实物依据。”查健回答道,他经过十多年研究发现,清初地方志编撰人员也是有宋代文献依据的。“金人多次入侵大宋领土,今安庆所在的‘宜城’多次修建,舒州(安庆府前身)衙署也一度迁驻‘宜城’,甚至寄驻杨柴洲(今东至县黄石矶附近)。特别是嘉定年间,南宋朝廷数次大修‘宜城’,巍然屹立于‘皖口’,以至嘉定十一年(1218年)拒金兵百万于‘宜城’城下。”
“黄干所建的安庆府城,是在今潜山县城附近的舒州故城”,有什么依据呢?
对此,查健回答说:“无论《宋史·地理志》也好,还是《宋史·黄干传》也罢,最具权威的自然是黄干自撰《黄文肅公勉齋先生文集》(元刻延祐二年重修本)、年谱及其他宋代第一手史料的记载。”他还例举了一系列史料证据(以下“安庆府城”指黄干所建的安庆府城,“宜城”指今安庆城所在地,“舒州”指今潜山县城附近的舒州故城):
“安庆新建府城去大江水路有三百里,客舟所不至”,宜城临江不符;据记载“安庆府城不通江,舟车无法往来”,宜城舟船航运发达不符;据记载“安庆府城距离大江陆路一百多里”,宜城距离舒州大约也是一百多里;据记载“有人过潜山来安庆府城拜访黄干”,舒州正是在潜山下;据记载“安庆府城在潜山下”,而宜城远离潜山;据记载“安庆府城在潜水皖水之地”,而舒州附近有潜水皖水;据记载“安庆府城包含了旧舒州土城”,而今安庆城不含宜城故城;据记载“安庆府城北门地势不高”,而宜城北门地势很高;据记载“安庆府城西门地势低洼”,而宜城西门都是高岗;据记载“安庆府城北门外有河水冲击北门城墙”,而宜城北门外无河;据记载“北门外河水绕城自北向西汇入西门外河”,而宜城西北郊河水西向东流,不能逆流;据记载“安庆府城南门外是数里都是陆地”,而宜城南门外百米即长江;据记载“安庆府城城厢在东北,西门地势低多水田”,而宜城城厢在西门,地势高耸……
(安庆日报 何飞)
安庆装修就上安庆装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