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装修网

400-680-0011

装饰公司

  • 装饰公司
  • 家居建材
  • 设计师
  • 工长工人
  • 效果图
  • 搜文章
  • 搜产品
  • 搜视频
如何挑选装修公司,大数据来帮你!

最美桐城:静静的鲟鱼 桐城“飞地”

来自:桐城新闻网日期:2015-10-17 10:13:12
“枞川夜雨”,古桐城八景之一。一个听上去让人遐想联翩的场景,一段流传古今的名胜传说,就诞生在这个位于桐城东南一隅的小镇——鲟鱼。



鲟鱼江堤(图片来源桐城市民论坛)

“枞川夜雨”,古桐城八景之一。一个听上去让人遐想联翩的场景,一段流传古今的名胜传说,就诞生在这个位于桐城东南一隅的小镇——鲟鱼。

鲟鱼太小,小到一个上午就可以沿着江堤把它走一圈;鲟鱼太美,美到来这里的每个人都沉醉其中,流连忘返。

鲟鱼人有着桃花源里怡然自得的生活情趣。一条江堤将小镇分为两半,西边的内圩又称三角圩,居民及政府机构都集中在这里。内江居委会大多是原航运公司职工;“桐江”都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如今,他们顺应时代潮流,结合水域优势办起了农家乐。鲟鱼以鱼得名,据说一是因为旧时此地盛产鲟鱼,二是鲟鱼嘴码头形状尖而长,酷似鲟鱼嘴。来到鲟鱼,不去观鱼、钓鱼、食鱼,是很可惜的。城里人来小渔村,最爱的美食是“河水煮河鱼”,要野生的各色杂鱼,不用酱油,就着浓浓的鱼汤,浇上农家灶里的锅巴饭,味道鲜美得不得了。鲟鱼还产蟹,到中秋时节,邀上三两亲友来这里,便可以“持螯煮酒论英雄”了。

此时刚过了汛期,长江水位退下去一大截,长河船闸更显得高大而静穆。堤岸边,夹杂着桐城、枞阳两地方言的婶子们拎个箩筐叫卖江滩上自产的野菜“马兰头”、“菱角菜”。初秋的阳光下,江滩上升起一顶顶伞花,那些悠闲的小镇人手持钓竿围坐江边,颇有“稳坐钓鱼台”的那番气度。他们有时收获一两碗、半尺来长的鲦鱼、鲢鱼,有时鱼篓里寥寥无几,但也不恼,悠悠然哼着小调儿回家去。远处的河道上有渔船过来了,还是旧式靠手划的那种,撑杆撒网不贪多,为的是家中来了远乡客。

江堤的东边是江滩,又称外圩,植满林木,江边有港口和码头。旧时,作为桐城唯一通江口岸的鲟鱼水运交通发达,鲟鱼嘴三江口曾是桐城人远行或归来的必经之地。长河两岸芦苇浩瀚如海,每至秋夜风起,苇叶瑟瑟,伴着涛涛江声,天籁交响或瑟瑟如小雨淅沥,或萧萧如大雨骤至,若倚窗静听,常使得歇息在此的游子夜不能寐,这便是“枞川夜雨”的来历。站在略显空旷的码头上,鲟鱼镇党委负责人介绍说,国家规划已久的引江济淮工程很快就要启动了,鲟鱼航道将大大拓宽,建成千吨级通江码头,成为江淮之间重要的水运交通枢纽。

再过两三年,鲟鱼,这个长江怀抱里静谧生长的宁馨儿,将会迸发出怎样的生机和活力呢?




相关阅读:枞阳城边的桐城“飞地”

在安徽枞阳县城南,有一个面积不到3平方公里,人口仅1100多人的“鲟鱼镇”,与枞阳县城仅一河之隔。但渡过小河来到对岸,却发现这里的企业挂着桐城市的牌子,镇政府、派出所、学校也写着桐城市的字样。居民操着和对岸一样的口音,幽默地告诉来客:“我们是枞阳桐城人”。

区划调整鲟鱼镇变身“飞地”

从大的地形来看,鲟鱼镇更像一个三面被水围护的渔村。自西向东的长河在进入长江前分成一个“人”字叉,汇入一段南北向的长江水道后,在长江西岸形成了一块三角形地域,因三角形的一边就像鲟鱼嘴,此地因而得名“鲟鱼”。沿着长江的走向,一条江堤又将这个三角形地域分成两半,江堤的东边是江滩,又称外圩,植满林木,江边有港口和码头。西边的内圩又称三角圩,居民及政府机构都集中在这里。江堤是以前枞阳县城通往安庆的主干道,在长河口,经一座大闸与县城相连。
今年53岁的杨阿姨祖居鲟鱼,加上出生不久的小孙子,她家在这里已经历5代人。据她介绍,解放后区划调整,枞阳县从桐城县划分出来。当时枞阳南边的杨桥还属桐城,这里成为桐城县杨桥区罗塘公社的鲟鱼大队,七十年代末杨桥划为安庆郊区,因为这里是桐城县通往长江的唯一咽喉要道被保留下来,设鲟鱼管理区,由桐城县直管。这样一来,鲟鱼就成为远离桐城县城60多公里,夹在安庆和枞阳之间的一块桐城“飞地”。 “当初,三角圩里都是田地,只有几户人家。区划调整后,住户逐渐搬迁到了这里。随着人口增多,田地变成房屋和鱼塘,三角圩里的田地慢慢消失。 1987年,鲟鱼镇的居民全部转为吃商品粮的城镇户口,用杨阿姨的话说,就成了“住在村子里的城镇人”。
前鲟鱼镇的居民除了由村民转成的城镇人口,还有一些过去集体航运公司的退休老职工,老职工大多住在公司的宿舍楼里。而那些后转的城镇人口,还住在原来的村庄里,身份变了,村庄的格局基本没变。

鲟鱼镇人事事离不开枞阳

“我们是桐城人,但平时大事小事都离不开枞阳。到枞阳买东西,出门要从枞阳坐车,医保定点是枞阳的医院,就连通信地址也要写上枞阳”。鲟鱼镇居民吴师傅展示了一封儿子寄来的家书,收信地址写着“皖枞阳县对岸鲟鱼镇”。 “如果不写枞阳,信就很难收到,起码要慢许多。现在写信少了,但装电话、买手机都在枞阳”。今年54岁的吴师傅本来是枞阳人,5岁时随父母来到鲟鱼镇,从此落户。

“最麻烦的是办事。以前许多证件都要到桐城办,即费钱又费时,有时手续不全,还要来回跑。现在有了派出所和居委会,有些事情可以代办,但还有一些事情还必须到桐城去办,比如养老保险和孩子读书”。

鲟鱼镇有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从小学到初中都可以就读。但到了读高中,就要到桐城市的其他中学去读。 “如果能在枞阳县城上学,来回也就20分钟。 ”杨阿姨的儿子在桐城读高中,100多里路,上学和回家都很麻烦。而在枞阳入学需要户口和学籍一致,为了能在枞阳就近上学,有些家长就想办法将学生户口改到枞阳。据鲟鱼镇居民张师傅介绍,为了转户口,难免找人、托关系,还少不了花费几千块钱。

“袖珍学校”每班只有三四名学生

作为一个面积仅2.81平方公里的“袖珍”乡镇,这里的政府、学校、医院、派出所等相应机构也都很“袖珍”。 “派出所好像只有2到3个人,医院可能只有1个医生。以前有银行,由于大家都到枞阳存钱,就撤销了。 ”吴师傅告诉记者。

鲟鱼学校有一座外观漂亮的教学楼,但走进教学楼,却看到每个班级都只有3到4名学生不等,其中7年级教室仅1男1女两名学生。据了解,目前,该校9个年级共有23名学生,其中1、3、5、8年级还是断层。而教师则有14位,平均每个老师只有1.6个学生。
据介绍,鲟鱼学校历史悠久,原为初小,后来逐渐发展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学生最多时有近200人,主要是本地渔民以及外来船民的子女。随着人口出生率下降和外来船民的减少,学校的生源也逐渐减少。至于学校今后的情况,该老师表示目前还不能预测,“这是镇里唯一的学校,应该还会保留的”。

学校以前有幼儿园,后来取消了。记者在当地采访时看到,两个5岁左右的孩子在家门口玩耍,家长告诉记者,下半年要送他们到枞阳去上幼儿园。

鲟鱼镇划到枞阳几乎没可能

祖居鲟鱼,身为桐城人的杨阿姨却希望成为枞阳人。

在鲟鱼,杨阿姨和上门的丈夫方师傅种过地、打过鱼、跑过运输。现在,杨阿姨留在家里照顾82岁的老母和小孙子,今年61岁的方师傅则在外圩帮人看码头,每月工资600月。两个儿子都在合肥工作,身边还有一个女儿。和不少鲟鱼居民一样,杨阿姨对自己的身份有些“困惑”,“说是城镇人,却明明住在村庄里,说是农村人,却又没田没地”。杨阿姨告诉记者,因为没地,仅有的一些鱼塘和江滩又承包给人养鱼和种树,这里人的收入几乎都靠打工。政府也有一些养老补贴,老母亲每月120元,自己因为工龄长,每月拿40元,而方师傅每月能拿到50元。“如果在枞阳城关,像我这样的人应该可以拿低保。 ”

“划到枞阳目前几乎没有可能。别看鲟鱼镇小,对桐城来说,这里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吴师傅早年在运输公司上班,后来为了两个孩子读书,自己买了水泥船,跑运输和捞沙,现在孩子都独立了,便卖掉船,回到老本行,在一家运输公司做机械工,每月收入1800多元。他告诉记者,“有了鲟鱼镇,桐城就有了入江口和码头。要让桐城划出鲟鱼不太现实”。据有关资料,依靠航运和“码头经济”、“滩头经济”,该镇人均财政贡献和人均纯收入多年居于桐城市第一,是安庆首批小康镇之一。

尽管鲟鱼对桐城而言非常重要,但在枞阳人眼里,却不一定具有太多的诱惑。一位枞阳县的政府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枞阳有80多公里沿江岸线,通江入海不是问题,也不缺码头。鲟鱼的归属对枞阳影响不大。从生活的便利性来说,鲟鱼居民希望划到枞阳可以理解,就像铜陵对岸的枞阳人希望划到铜陵一样。不过他也强调,这仅是个人观点,不代表政府的想法,因为属地关系,一些公共设施的建设双方需要协商,从地理条件而言,鲟鱼的码头也比枞阳的一些码头更优越。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装一网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
如何挑选装修公司,大数据来帮你!

免费设计在线报价

结合当地市场,大数据实时分析计算

手机版

小程序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