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OL.3 醒
1998年是个捩点。那个年份在韩再芬印象里,万物浮躁。“我有时会想得比较超前。在那个年代里,我有点‘万人皆醉我独醒’的意思;但是呢,我这个‘醒’的人反倒像个醉的人。”
“徽州”这个词,以一组版画的姿态闯入“醉人“韩再芬的视野。画中的女人与还未开垦的的徽州风景一起,惊艳了韩再芬的艺术灵感。她迅速召集一队北京、上海的创作者前去做了一次激情澎湃的采风,用韩再芬的话说,“当时大家都被封闭而灵动的徽州震住了,创作欲望蓬勃,对艺术的追求都凝聚到了一起。导演、编辑、服装、化妆、灯光、音乐……所有人都契合了。”这腔对戏曲新题材的创作热血鼓舞着韩再芬,她拿着刚拍完电视剧赚的几十万,自己去跑创作团队;省委宣传部、文化厅被她打动,纷纷出面支持。
不久,新戏《徽州女人》诞生。韩再芬一人挑起大梁,饰演一个将从未谋面的夫君等候了一生的女人。韩再芬从角色的碧玉之年演到中年戚戚。
题材、体裁、舞美、表演形式,韩再芬全部打破常规,重新洗牌。
“剧排出来,去北京一口气演了16场,大部分票房都是我和一个朋友自己做。”亲自跑市场的韩再芬有商业的敏感,她认定《徽州女人》会成为一次黄梅戏的流行普及,她把北京的白领人群作为目标受众,各大部委、银行、证券公司轮番跑,做包场销售。
《徽州女人》成功了。“徽州”和“徽文化”的概念进入大众认知,市场化的传播策略也成为黄梅戏乃至整个戏曲界的模板。直到今天,《徽州女人》演出超过400场,获奖不断,不乏中国曹禺戏剧文学奖、中国艺术节大奖、国家舞台精品工程评审“精品提名剧目”等殊荣。由此,韩再芬与黄梅戏之间的凝结开始拉开更大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