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OL.5 传
2016年,“再芬黄梅”已经十一年。剧院每年依旧在全国各地演出奔忙,“徽州三部曲”的《走出徽州》正在创作中,“再芬黄梅公馆”也将复制模式到省会合肥。现在她最操心的,是对团里青年一代的培养。她期待早日有“接班人”可以替代自己。对待年轻演员,她看重“德”的衍育。
“我小时候就开始出名,随着环境变化,我也有高傲的时候;但随着年龄增长,自己价值观的确定,越来越学会了尊重所有人。这个思想我也教育给剧院的小孩子:所有人没有卑贱之分。这样培养出来的演员,在舞台上的那双眼睛,都是纯净的。观众看得到。”
她不收徒。“每个孩子都需要公平对待。同时,世界是在不停发生变化的,‘师带徒’模式是否是现在戏曲传承的最优方法,老实说,有待商榷。”她从小就不会做模仿的事,幼时剧团四大名旦的所长全被她选择性吸收。她希望年轻演员自由成长。
“我跟年轻人说,唱戏挣不了大钱,也出不了大名,即使是韩再芬,不也就天天在这里和你们待在一块吗(笑)。当你选择这个行业,你最大的收获就是内心的满足。认定这一点,你人就踏实了。”她对年轻人有期许,对自己也有要求,“我努力把平台建得高一点、再高一点,才能给孩子们更多的艺术机遇。健康的、富有艺术规律的成长,是我能带给他们的全部。我相信时间会证明,我一定是对的。”
韩再芬说自己没有野心。“黄梅戏只是走到了这样一个阶段,数百年历史总要有新陈代谢。这个代谢中就需要有人站出来,一个叫韩再芬的神经病就站出来了。”这个“偏执狂”执守安庆,坚信“艺术是不能移栽的”,合肥或北京,她都不去。她期待黄梅戏能使安庆成为法国阿维尼翁小镇一样的文化坐标地。“你知道,现在‘千城一面’,我们希望安庆能以黄梅元素为核心,成为一座与众不同的城市。”
何况安庆市区最美的两个地方都成为再芬黄梅的“据点”,莲湖边做了个大剧院,菱湖边做了个小剧院。黄梅与这江城,相映成景。
让韩再芬高兴的是,已经有年轻人接受她的思想,为小小的安庆所钟情——放弃“都市梦”,坚信只要想做事,在哪里都一样。韩再芬“怎么样活着让自己觉得舒服、快乐,就可以了,人生,不就是一场梦吗。”(作者:郭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