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
铜陵长江大桥南侧收费站
曾经“望城市户口兴叹”的枞阳人未必想到,20多年后,家门口的铜陵已成为中国社会的“改革样本”。
从均衡教育到公车改革,从试水社区综合管理体制到全面撤销街道办,先试先行的铜陵总是能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
2011年11月,铜陵再次成为安徽省第一个“吃螃蟹”的城市,开启对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改革。
此次改革包括取消原来的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统称为铜陵市“居民户口”,在就业、教育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此外,对外来人口实施居住证制度,保障外来人口平等享有社会待遇和公共服务,逐步实现同城同待遇。
促使铜陵率先迈出这一步的原因是吸引人才的需要。
2013年,铜陵市城乡一体化工作办公室副主任钟和平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吸引外来人口落户是铜陵户籍改革的初衷,这确实对铜陵的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与之相对应的,是江北的枞阳已成为安徽省的劳务输出大县。据《安庆日报》报道,2008年,该县有24万人从事劳务输出,年创劳务收入20亿元以上。从上述数据看,全县超过1/5的人口都在外地。
老家在枞阳县陈瑶湖镇的郑瑶很久没回去了。大学毕业后,她留在合肥工作,亲戚朋友中,年轻一点的几乎都在外地。
“村里没什么人了,就剩老人和小孩。”在郑瑶印象中,外出打工是家乡的传统。种地收入少,就业也没什么机会,大家纷纷涌向江浙沪、北上广。
这次枞阳划归铜陵,郑瑶坦言,论经济实力,划过去更好,但并没有觉得和自己有太大关系。她暂时也不会考虑去铜陵就业,“就算‘用工荒’,但岗位也未必合适”。
无论留下还是外出,枞阳人无时无刻不在衡量家乡的机遇成本。
在枞阳西面,是昔日的安徽省省府安庆。和全国诸多历史文化名城一样,它拥有辉煌的过去和璀璨的文化。枞阳划走前,安庆全市面积达1.53万平方公里,在安徽省仅次于六安,户籍总人口620万人,位居全省第六。
然而,无上的荣光属于过去,安庆的“大”,不等于安庆的“强”。
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芜湖GDP总量首超安庆,位居全省第二。2006年至2008年三年间,芜湖GDP年均增幅达到15.9%,而安庆则仅为12.3%,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被芜湖赶超的这一年,安庆GDP增速更是跌到了谷底,成全省倒数第二。
相比之下,枞阳东面,长江对岸的铜陵则发展得颇为顺利。
2013年铜陵市政府工作报告显示,5年来,全市生产总值由2007年的279亿元增加到610亿元,财政收入由50亿元增加到127亿元,分别增加1.2倍和1.5倍。
作为安徽省人口最少的城市,铜陵各项经济指标人均值也走在了全省、甚至全国前列。
以2014年为例,铜陵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该市实现人均生产总值(GDP)97192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234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405元。以上三组数据,分别是安庆的3.3倍、1.3倍和1.8倍。